奇异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常识资讯

奇异果体育官方网站我们该如何看待2024年汽车市场?相信常识才能穿越周期

2024-02-2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这四幅图是利用Midjourney 6.0生成的一张“新春贺喜图”,这是生成式AI使用的一个例子,但是还远达不到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精美。

  虽然2023年已经离我们过去了一个半月,但是中国人总喜欢过了农历新年后才叫做“新的一年”。

  所以,在龙年到来之后,我想再聊聊对于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些看法——相比于2024年初的“畅想”,现在这些观察后的思考更像是对新一年市场的预判。

  或许在谈到2023年的时候,不管是汽车行业还是其他行业,第一印象是“为什么2023年这么难啊”。但要是回溯2023年年初,其实那时我们对新的一年是抱有很高的期待的,特别是开年的两个月,包括当时感受到的经济复苏和资本市场回暖,都有一种“今年要大干一场”的感觉。

  后来到了10月、11月的时候,我们发现那种乐观其实是一种“幻觉”。强预期和弱现实的情况早在第一季度就出现了,只是那时候所有人的反应都比较迟缓,没有意识到3月份的价格战其实已经是对“消费遇冷”的一种反馈了。

  或许正是因为“强预期弱现实”,使得2023年有很多领域出现了一种“卷新词”的情况,就是给普通人营造出一种很多行业或者理念正在被颠覆的“预期”。

  举个例子,谈到互联网,我们讲的不再是流量,讲的是ChatGPT、GPT大模型,讲的是生成式AI。比如OpenAI在前几天才发布的Sora模型,直接被捧上了神坛,这种按照提示词就能够自动生成60秒视频的技术被互联网业界视作生成式AI的又一阶段性飞跃,或将颠覆现有的视频制作。

  而在过去一整年,OpenAI就好像前几年的埃隆马斯克一样,随便说几句话、隔几天就能上个头条,去年OpenAI就是这样,一会推出GPT-4,一会又升级到了GPT-4 Turbo,突然又因为内部宫斗上了全球互联网的头条,热度都能持续一两周。

  AI大模型这个话题真正拉动的是“算力概念”。作为所有GPT模型的底层硬件供应商,英伟达在2023年的股价涨了6倍左右,对比2019年30多美元价格更是涨了25倍左右,是最近五年市值成长最快的企业。而在中国,任何和算力有关的企业,在估值上都有几倍的增长,即便这些算力可能都还没有真正“到手”。

  GPT大模型的炙手可热不仅让整个互联网界趋之若鹜奇异果体育官方网站,甚至也让汽车行业发布会言必称“AI”。从车内语音对话功能到车内智能座舱,再到智能驾驶,好像没有AI概念就不配聊智能。领头的新势力们拼的也不仅仅是在车型研发上投入有多少,而是手里有多少块英伟达的H100或者A100显卡。

  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AI正在成为主导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动能。一些车企直言,以前比的是马力,现在比的是算力。

  除开AI这些距离普通人还有点遥远的内容,2023年汽车行业很容易看到的一个变化是,短视频内容正在成为主导汽车传播的新工具、甚至是“唯一工具”。

  短视频正在把传统车企过去几十年建立的传播体系“破坏掉”,因为传播的链条不再依赖传统车企手里掌握的媒体名单,而是通过短视频平台上的那些“不知名账号”抵达用户的手机。不仅如此,平台的分发算法也决定了车企们的传播,看似“黑盒子”的分发逻辑却决定了某款车型的流量,车企也为了跳出“黑盒”而把最多的营销费用投入到短视频平台。

  与此同时,KOL账号、素人KOC账号、三无账号也参与到短视频的流量红利当中,不断地契合算法的推荐,奇异果体育首页用短促和激进的“情绪观点”不断地反复加热“热门内容”,用户也不断被“热点”所裹挟。

  所以最后我们再回头看2023年汽车行业的变化奇异果体育官方网站,马力被算力颠覆,内容价值被情绪观点颠覆,传统的车企和传统的媒体被打上了“落后”的标记,似乎一个崭新的世界即将在2024年来临。

  当我们谈到世界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回答都是,AI、AI、AI、All in AI!可是,我没有办法把所有的需求落地都直接用一句“用AI去解决”去回复,因为你无法解决AI所带来的谬误,也无法确认AI就是100%正确和真实的。

  而且如果AI两个具体的字母就能够代表未来,那么这个世界也未免太过模糊,太过迷茫了,就好像人类的发展只能被AI所决定,那谁又来决定AI呢?

  同样,当英伟达一家企业就决定了全球算力的瓶颈、吃尽了全球算力的红利,这也不符合常识。即便是在过去50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从没有哪一家企业长时间决定了未来的技术路线,也不会有谁可以独占市场十年。英特尔不行、微软不行、谷歌不行,英伟达也不行,因为这是常识。

  当所有的资源都被一家技术企业垄断之后,那么技术发展一定会自我纠偏,出现一种全新的技术跃迁,让技术跳出垄断的壁垒。

  这让我想起了AMD在2000年率先发布了1Ghz的Athlon,在2003年率先用Athlon 64让PC机进入64位时代,这都是领先于霸主英特尔的。同样,在英特尔的酷睿系列停滞不前的时候,ARM的精简指令集SoC芯片出现了,直接引领全球计算设备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这些才是常识。

  有一位投资人说过,常识是最重要的认知。我认为这句话放在当下同样重要——因为要在快速发展的世界中判断未来,最重要的一个逻辑法则,就是用常识去理解发展。

  事实上,不管是生成式AI也好,还是前几年火热的VR、元宇宙概念,甚至包括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其实都遵循所谓的“Gartner曲线”。

  Gartner曲线很好地解释了许多颠覆式创新所需要经历的两段式发展:1、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灭低谷期;2、稳步爬升期-生产成熟期。只有真正完成这两步的技术创新,才能发展成“伟达的创新”,但是大多数技术往往在泡沫低谷期就消失了。

  因此,我们所认为的常识就是,无论现在生成式AI也好,其他的AI也好,在2023年还仅仅处于期望膨胀期,但这并不代表这项技术会持续成功,至少说要抵达成功还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当我们来预判2024年汽车行业的时候,会发现所有人都被流量和热点所裹挟,也会看到所有车企的认真努力,转眼就被所谓的AI算法和AI算力所取代,你就能察觉到这本身就是不符合常识的状态。

  前提是,我当然认同短视频对传播模式的改造,我也认可算力对汽车行业产生的变化,但你要说算法和算力就是汽车行业即将到来的唯一未来,我认为这不可能。因为从常识来说,传播体系中,永远是内容价值决定了传播的效果,汽车的价值,永远不仅仅代表从A点到B点的移动。

  从一定程度来说,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着变革的压力,电动化和智能化依然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新主题。可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中国汽车市场之所以能够接受创新、能够在过去十年实现快速进步,其核心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纵观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在规模量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创新和进步是更容易被接纳的,这背后很大部分原因是消费者的经济能力可以承担购买创新产品之后的决策错误。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销量的快速增长本质是经济收入预期向好,此时消费者也愿意消费创新类产品——这一点其实我们可以从70-90年代日本企业的创新能力、民众的消费需求和整体的经济发展上得到印证。

  因此,当我们再把上述逻辑反过来看,日本企业在失去的三十年里面显然其创新能力就大大减弱了,但是消费者也转向了保守主义,这是因为消费者的收入预期在下降,对创新类产品的需求也减弱了。

  如果按照上述逻辑,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显然也应该是趋向于保守主义的,这就是为什么燃油车在经过降价以后,销量和份额其实是稳住了。而且从新能源车企在2023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所谓的“内卷”其实应该看作是消费者对创新类需求的下降——相比所谓的创新,他们更在乎价格。

  我们在2024年可以看到,不管是汽车消费也好、汽车产品也好,又或是汽车传播,常识应该是在2024年这个节点上,主旋律将回归保守主义。

  汽车产品所谓的算法、算力的创新,又或者是短视频平台希望通过“情绪观点”来吸引关注的策略,在2024年会趋于平静,消费者会更看重产品本身的性价比和自我需求的真正满足——后者自我需求满足这一点,也可以反映到个性化车型的热销上,这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是消费者对收入预期降低之后,会选择尽量满足当下的自我真实需求,而不是消费那些预期之外的创新类产品。

  总之,奇异果体育首页对于2024年,我们应当坚信常识的价值,过去积累的经验和认知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被颠覆,“常识”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它已经被验证过无数轮。这些年所谓的“颠覆”,往大了看不过是重复我们所不知道的一些“曾经的创新”,而那些“创新”之所以没有被流传下来,大概率是因为不符合“常识”而被淘汰掉。

  当然,我们一直期待“创新”的发生,只是很少有“伟大的创新”是经过一次就颠覆出来的——真正伟大的创新,往往都是积累出来的,因为它需要去反复验证自己符合常识。

搜索

网站地图